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时事申论 >

基于辅导员岗位的大学生角色转换心理危机防范模型构建

日期:2018-06-15 20:29:54 浏览次数:

  【摘 要】对大学生在环境变化、目标变化、学习方式变化等角色转换中所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分析,并立足高校辅导员岗位,针对大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产生的问题,提出构建心理危机防范模型的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角色转换 心理危机 防范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06-02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高考生读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大。然而,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面对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由于高考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上心理成长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休学、退学,甚至出现凶杀、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

一、大学生角色转换心理危机分析


  对于新进入高校大门的大学生来说,还无法很快地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在大学年年扩招的大背景下,每年都有一大批高中学子踏入他们理想中的高校大门,然而,从高中生转换成大学生角色,需要适应许多方面的变化。
  (一)环境的变化
  在家庭环境方面,中学阶段,家庭往往为了支持孩子专注于学习,尽量避免孩子操持家务,生活起居大多由父母或祖辈代劳,造成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学生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大学校园,开始独立生活,生活的一切都需要亲力亲为,要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要掌握一些有效心理调节技能。
  在学校环境方面,中学阶段,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想方设法营造学习氛围,校园环境比较单纯,一切活动围绕着学习开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锻炼平台。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学校除了安排必要的教学任务,还提供大量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教育平台,校园生活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学生除了安排学习时间,还需要积极主动参加一些校级、院级、班级及社团活动,需要掌握合理的时间支配技能。
  在人际交流环境方面,中学阶段,同班级固定场所学习,生源地比较统一,人际交流以学习为主,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比较缺乏。大学阶段,身边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方言,不同思维方式,学习场所不再固定,教学班级往往以专业为单元,校园还有各种各类的社团以及一些商业场所,在这里,可能每天都会认识新的校友。可以说,在大学这个环境当中,学生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与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
  在社会环境方面,中学阶段,由于校园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有限,学生学习目标单一,社会对中学生期待也比较单一,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相对不大。大学阶段,由于校园一般采用开放式管理,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增多,学生的目标比较多,需要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而且,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冲击,导致不少大学生心理冲突加剧。
  (二)目标的变化
  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之前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或保持良好成绩,以便高考考取好成绩,顺利进入高校大门。因此,中学阶段的学生目标往往比较单一,初中生目标为考取当地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目标定位为考取一所理想的高校,“考上大学”就成为了高中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
  进入高校大门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对孩子的管理逐步放开,认为孩子到了独立阶段,同时也没有继续赋予明确的目标,只要求毕业后孩子能找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具体找什幺样的工作,如何努力达成就业目标,都无法明确。因此,高考成功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新的学习目标未建立,对新学校、专业学习还缺乏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丢失了高考时的学习劲头,缺乏学习动力,甚至自我放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阶段的教育属于通识教育,为帮助学生高考取得良好成绩,老师每天安排“填鸭式”的应试训练,学生完全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自我掌控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学阶段的教育以专业学习为主,学校提倡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老师不再围着学生转,甚至师生交流学习时间非常有限,由于没有了家长或老师的监督,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突然增多,对专业学习又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学习习惯被打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对于新跨入高校大门的大学生,突然离开家庭的庇护,面对突如其来的学校环境和学习方式变化,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环境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加上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心理成长还不够成熟,此阶段,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旷课、沉迷于网络等,若不能及时发现干预,便逐渐产生各类心理危机。

二、基于辅导员岗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模型的构建思路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基于辅导员岗位的大学生角色转换心理危机防范模型构建)职责的专业人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并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筛查;其次,根据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及时识别问题;再次,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并总结凝练实践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模型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高校辅导员属于一线工作人员,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因此,整个防范模型的建立需要围绕着辅导员工作岗位进行。
  (一)系统开展教育,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1.新生入学教育。对于新跨入高校大门的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及学习目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了有效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到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里,学校可安排一系列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辅导员承担重要的新生心理辅导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大学、接受大学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合理的生活学习目标,避免新生因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