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元代理学家刘因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综述

日期:2018-07-19 10:30:40 浏览次数: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理学的继承人,不依傍古人,追求至理。刘因的理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天道思索,程朱理学是以理作为最高范畴,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刘因继承了程朱的理本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天道观;二是天人合一,刘因把“化”区分为“天化”和“人化”;三是观物思想;四是心性修养,刘因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之根源,因而也是人性之来源;五是象数思想。本文就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做出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刘因;天人合一;综述
  刘因(1249——1293) 元代着名理学家。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他“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器超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 “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与许衡、吴澄等同为元代三位重要的理学家,创立了北方重要的理学流派——静修学派。黄宗羲称“有元之学者,鲁斋、静修、草庐三人耳。草庐后至,鲁斋、静修,盖元之所籍以立国者也。”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理学的继承人,不依傍古人,追求至理。刘因的理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天道思索,程朱理学是以理作为最高范畴,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刘因继承了程朱的理本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天道观;二是天人合一,刘因把“化”区分为“天化”和“人化”;三是观物思想;四是心性修养,刘因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之根源,因而也是人性之来源;五是象数思想。本文就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做出一个简单的综述。刘因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以天道为依据、为准则,要人道合于天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它起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探索和认知,是一种大智慧、大眼界、大境界。研究刘因的“天人合一”思想,更能深层次的把握他的理学思想。
  谢无量最早提出元代理学有三个流派:程朱学派、朱陆调和派、陆学派,刘因属于陆学派。对于刘因理学思想的研究,也有很多材料可供参考,王素美《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和商聚德《刘因评传》详细的介绍了刘因的理学思想,《刘因评传》是刘因研究的扛鼎之作。虽然没有其他专门编写刘因理学思想的着作,但是在许多学者对元代理学的研究成果的通论性着作中都有提及,如:陈高华《陆学在元代》、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徐远和《理学与元代社会》、葛荣晋《中国实学思想史》、陈谷嘉《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等等。此外,还有多篇论文都研究到刘因的理学思想,进入21世纪,沈莹《元人刘因研究》介绍了刘因的一生及其思想发展,此时期研究刘因主要侧重于刘因的文学思想,在张晶《元代诗人刘因初论》、杨明侠《理学家心境下的词——刘因、姚燧词研究》、胡蓉《论元代燕赵学者刘因》这几篇论文中从刘因诗文特色中研究分析了其理学思想。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以及陈云峰《宋末元初理学北传及其影响》这两篇论文中也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研究了刘因的理学思想。
  一、相关着作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观点
  蒙培元在《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中提到,刘因一面讲天道、天化,一面又讲人道、人化,他很强调人的积极能动作用。他认为,人化来源于天化,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刘因对朱熹的发展是,他强调天化是物质气化过程,强调理不离气,他以天人为体用,却不讲理气为体用。他认为天化是体,人化是用,由天化到人化是由体到用,由人化到天化是由用到体,圣人兼体用,以天道立

元代理学家刘因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综述

人极,天道人道无二,这就是天人合一。刘因虽讲“天人合一”之学,但他不同意心即天、心即理的心学思想。
  商聚德在《刘因评传》中提到,刘因在宇宙人生究竟问题的讨论中,常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刘因对《阴符经》很推崇,他采取了引证加发挥的形式,引一段《阴符经》原文,加一段评论,从而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在其短文《阴符经集注序》中,刘因对“天人合一”思想有更多的阐发。在这篇短文中讲到的天道,主要讲自然规律;而人道,则指社会制度、伦理规范之类。刘因认为,这二者是合一的,一致的。从本体上说,天道是人道的根本,即自天而人;从作用上说,须用人道去实现天道,即自人而天。圣人根据天道来确立人道,是天道的体现者和人道的完成者,所以说圣人是兼体用的。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违反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就会出乱子;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就一切都会有良好的秩序。刘因的这一思想,表明了他为解释天人关系所做的努力,他主张的天道不可违反说,具有某些合理因素;他以人事比附自然,特别突出圣人的作用说,则主要是唯心主义的。
  二、相关论文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
  陈云峰在《宋末元初理学北传及其影响》一文中提到,刘因强调“天化”与“人化”的关系,把天地在内的一切事物都看作一个过程。刘因还对前人“天人合一”的观点予以阐扬,认为从天人相类,到天人协调,最终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胡蓉在《论元代燕赵学者刘因》一文中提到,刘因的天道论认为:理是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本源,他说“大哉化也,源乎天,散乎万物,而成圣人。自天而言之,理具乎乾元之始,曰造化。宣化通之,物之付之物,人之付之人,成象成形,而各正性命,化而变也。”人物源自天化,君臣长幼父子等人伦物理皆是天道,人伦合于天道,即天人合一。所以人要顺应天理,生生不息,积极进取,尽人事而达天道。
  三、总结
  唐宇元同志在《元代刘因的思想》一文中,提出了“元代思想家的思想是宋到明之间的过渡环节”的新颖见解。作为过渡思想家的刘因,世人对其研究不像对其他大家的研究那样广泛,只不过从近十年开始,对刘因的研究逐渐的多了起来。本文只就刘因理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根据上述所例举的着作及论文中可以看出,刘因“天人合一”的思想既对前人的思想予以阐扬,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明]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作者简介:
  白蕊欣(1993.10—),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历,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哲学研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