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资讯快报 >

读书笔记二篇(随笔)

日期:2018-07-18 11:07:13 浏览次数:

  发达时代的纯文学
  ——读伊塔诺·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
  
  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我本来应该在2002年购买卡尔维诺作品集时就应该买下它,如果那时买下它并阅读的话,也许今天我就不会拥有这样一份如此特殊的阅读感受,可能也在于我是在阅读《寒冬夜行人》时对他的作品有了一种难以改变的阅读印象,但是对于这本《美国讲稿》,我想说的是,他至少和我能理解的卡尔维诺那种写作方式之间并没有形成任何写作认知与写作实践之间的空隙,它们是如此统一。如果我慨叹我是在这个年头才读了这本讲稿的话,我的意思应该是实际上我真的是意识到了一种所谓发达国家的纯文学认识,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本讲稿的一个判断。
  因为无论从世界文学的哪个层面来看,卡尔维诺应该是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作家,但你阅读这本《美国讲稿》你会发现,他这真是一种纯文学的象征,或者说是个纯文学的典范,我很惊讶在这本由他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中,他居然如此事无巨细地引用许多有关宇宙、数学、传统、神话、民间、趣味、法则乃至判断性的材料,但我发现之所以称之为一种所谓的发达视野上的文学观,就在于他惟独没有真正的看见一下当下或者说也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与当下有关系的历史,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悬置,也就是说他对于形式、时间、记忆以及材料分析的处理已经达到了一种惊人的客观性,甚至他使用了科学,以及科学史,他引用了伽利略、牛顿乃至一些博尔赫斯对于形式的意见,但是我无法不提及的正是卡尔维诺在谈到昆德拉时十分准确地显露出他的那一种心态,因为他认为在他的国家意大利,或者说在他讲到的美国,是不存在昆德拉的祖国,解体的前苏联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那种社会和生存形态。只有内容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我陈述,因为卡尔维诺肯定是明确地意识到了在他这个发达的没有任何隐忧的国家,对文学的理解,至少在这个方式上是纯文学的,这也是我对《美国讲稿》的一个基本定位,他是他那个发达方式上的纯文学,假如一定要对卡尔维诺的这个纯文学作一个概括的话,那就是他放弃了那种可能在文学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深刻并且必将永远作为惟一发现的存在被确定的人与社会的最重要的伦理冲突,在于他与这个他的生存方式之间必须要产生的一种自省与对抗,而在卡尔维诺那里,与这个他自己的生存方式,伦理,道德和价值投射与反省之间,却被无限地纯粹化了,纯粹化为一种极端的对于他所谓的速度,精确性的写作主体的单方面的追求,在卡尔维诺以及他的《美国讲稿》这里,你无法看到他所描述及表达的那个社会与他应该可以涉及的那个社会的同类体之间有着任何的关连,也就是说即使在《帕洛马尔》或者《看不见的城市》那里,你无法发现一种植根于他(主人公),小说人物的那个具体的时代处境所引发的痛苦、焦灼与困境。假如这个纯文学的卡尔维诺,一定提供了一个类比的“宇宙”结构的话,那可能是童话或民间故事。
  在《美国讲稿》中他不仅引用了昆德拉,甚至和昆德拉一样,他也谈到了轻与重,记忆与遗忘的问题,但我认为,卡尔维诺的轻重与快慢问题与米兰·昆德拉的轻重快慢问题,是完全不同的,这不仅反映了两个作家所处的意大利和捷克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不同,更主要的可能还在于他们对于故事以及叙述方式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而米兰·昆德拉明显强调了慢对于这个世界的重要和经典意义,而在卡尔维诺那里,他却强调的是快,是一种在快的方式上,往前的模块的不同组合,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卡尔维诺也许是没有痛苦意识的,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意义上的作家,他放弃的承担不仅有痛苦、社会责任与历史反思,甚至也包括个人情感,而在米兰·昆德拉这样的作家那里,对于他的祖国、历史、人民以及欧洲精神的强力捍卫,对于自由、传统、纯粹正义的辩护,已经上升到历史的一种新写实的角度上,而卡尔维诺这个意大利小说家,毫无保留地在《美国讲稿》里袒露了他那十分单纯,有限,甚至是纯粹乐趣式的叙事理想和叙事办法,他的经验是毫无疑问的“发达的纯文学”。只是他的这种发达仅仅是一种发达的时代形态,而缺乏一种深刻的历史观照,从而也在我这里,仅仅虚晃了一下,便降低为一种差不多是技术化了的纯粹表达,并且丧失了趣味。
  
  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
  的严峻的道德力量
  ——读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
  
  我是如此喜爱《八月之光》。但我又是如此的怠慢它。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一点。至少在六年前,朋友就跟我近乎深入地讨论过这个小说,而那时我始终认为我在早时候读过这本小说的,当然现在我更明确的是,在那之前,我很可能没有全部地读完这个长篇。但是,至少我是读到过它的开头的。所以在那一次的谈话中,我们只谈论《八月之光》的开头,那个叫作莉娜的怀孕的女子,坐别人的马车,受到乡亲们的照顾,一路朝杰弗逊镇赶来,来寻找那个叫作伯顿的她的男人。她要为她那将诞生的孩子找到父亲,也就是说,莉娜有她的目的,而且是这样的鲜明,那个社会的风景与其个人的遭际有如此的契合,即使是有些破败、没落,贫穷以及特别的沾染着灰尘、枯枝败叶,以及城镇的某种冷峻,但是莉娜是朝向杰弗逊镇上来的。即使我几次都只读这个小说的开头,我仍然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个开头。
  是的,它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既包括写作上的,叙事上的,更重要的,它有一种一下子就能被尝试出来的道德的严峻力量。我之所以用到严峻,其实也来自于在那个时期,在福克纳所描写的那个美国南方社会的特殊年代,在一个既封闭有带有某种规矩形态的社会里,事物及其排列,城镇,乡村,人物以及被名状的各种存在,被限定在一个差不多同样是严整的范围里,所以莉娜前往这个镇子,就不仅仅是目的性的,它似乎先天就带有道德上的庄重以及由此形成一种反讽,不仅仅是对那个男人,那个被寻找者,更是对一个更广大的社会,对某种有可能的虚无,都构成了讽刺。我这样来写我的看法,其实已经一下子又来到了这一次,对于《八月之光》的全面的阅读
  我是下定决心要把它读完,就像它本身从第一章过后就一下子严密地托出来的氛围性的存在,使得我感受到了小说的重量,时间的重量以及人物那难以去除的严峻的面容所包含的存在的实际重量,它们近乎残酷地诱导着我,必须去阅读它。当然,读的过程中,你就发现,它不仅仅是个意外,当我在前边提到莉娜前去杰克逊镇已经十分的明确时,我们后边才会发现那只是一个事件,或者说那只是这个小说的现在时态,它更大的时间空间的布置,必将要被拉入到一个更大的时空去。就像我们总可以从一个人的存在,透视他的一生一样,从每个人物身上,也都必然展示了全部的人生,然而这样的叙述又同时是必须的,有益的,而且仍然是小说核心的。对,就是核心。所以作为小说的创作来说,福克纳不愧为一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如果没有全部的阅(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 帆文摘:读书笔记二篇(随笔))读,你就不会找到核心,因为核心总是分布在一个全部存在被揭示和展现之后,才能被作为核心来提示的。因此在第五章之后,从大约第六章开始,我们才知道福克纳要写克里斯默斯的人生,也就是说这个杀了伯顿小姐,烧了伯顿小姐居所住在小木屋的私酒贩子为什幺会这幺做呢,前边已经写到了他的行为,他的方式,他的存在,他的决绝,他的选择,他的独立性以及他的现在时。
  那幺,现在我们通过福克纳在第六章到第十二章、十三章,要写克里斯默斯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史,这是很少有作家敢于这样创作的,不仅离开了现在时,也离开了前边布置的那些小说人物,使得我们被强调到这个线索上,使我们认真地面对克里斯默斯成长的事实。这不是对决绝的人生的放弃,也不是对身份的描写,而是对他的生存境遇,一个统一的观摄之下的历程的细述。一个母亲由于和马戏团的墨西哥人私情而怀上的孩子,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一个吊诡的身份,一个被别的孩子怀疑的身份,因而被喊出来了,一个“黑鬼”。这才是他的问题集中所在,但他并不是黑鬼,就像他自己顾虑的那样,黑人并不承认他,他看起来像个白人,他也确实是白人的后代。但是他母亲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在后边大量出现过),在他很小时将其送走,他母亲死掉。他自此陷入了漫长的苦难人生,他的成长就是一个苦难史。而且这个苦难史,正是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的必然反应,是种族歧视、偏见的罪恶深渊里的一个极为现实的例子,因此无论是在收养所,还是被农民麦克优琴收养,其实他都是生活在歧视中的,养父那种清规戒律的生活,更加助长了他的冷漠,因而他为了一个叫作博比的妓女(讽刺的是,是他的初恋)而杀死了养父。于是加快了流浪,并最终到伯顿小姐住处,与其产生私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