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政策法规 >

《g小调音画练习曲》的音乐美学分析

日期:2018-07-19 10:53:21 浏览次数:

  【摘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阐释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 no7这首作品在结构上和旋律的线条上的优美性,从音乐的基本构成形式来具体分析这首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更加理解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美学;拉赫马尼诺夫;音画练习曲;浪漫主义时期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的世界里,音乐文化可谓异彩纷呈。音乐美学将整个人类的音乐文化现象作为自己审视的对象,并从广泛的音乐现象中获得关于音乐本质的概括性认识。对音乐形式的认识亦同此,我们的视野既不能囿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更不能囿于欧洲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音乐文化。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例,从欧洲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至14世纪的“新音乐”,至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印象派、晚期浪漫派、新古典主义、十二音音乐、乃至其后的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先锋派、电子音乐等等,音乐形式的变化使人目不暇接。我们正是从那些广阔地域中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同型特征里,从那些不同的音乐发展与变化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因素里,认识音乐形式的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规律。
  正像我们这个无限复杂多变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余种有限的基本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形式各异的音乐也是由几个基本的要素即音高、音强、音色及时间等组成的。从音乐的表现现象可以使我们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多变性,而从这些基本要素着眼,则可以使我们认识不同音乐文化中的共性。因此了解音乐的形式,首先要从它的基本构成要素着手。这些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等。它们是音乐整体形式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音乐的组织形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组织而成的有序的音乐组织形式,而不是随意的组合,因此这些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本身就具有审美的特征。这些组织形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因人们的追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而决定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对音乐表现的不同追求,这在这首作品中也有所表现。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20世纪着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赫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创作风格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有民族音乐的坚实基础,旋律丰富优美,擅长史诗式般壮丽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等。他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赫的母亲安娜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于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后来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着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着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因其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被命名。拉赫的作品着重于抒发诗情画意,在技术上相对表现得比较朴素。拉赫玛尼诺夫在世时,人们只知道他写过《音画练习曲》15首,即作品第33号6首,作于1911年,以及作品第39号9首,作于1916-1917年间。其实,1911年所作原来也是9首。
  这一首g小调练习曲就是来自音画练习曲op33之7,g-minor(g小调)音画练习曲具有悲伤的挽歌特点,这让人想起了作曲家更早期的抒情乐章。在曲目的基础上,小调三度音范围有多次重复的递降的的旋律循坏以及最后主音的半音阶吟唱。从这个悲痛的“呻吟”语调不再继续扩大歌曲的旋律。在音节中“溶化”,留下了一些不完整的印象。在片刻的颤抖音调和柔和的节奏图画中可听到心灵的焦虑,混杂着哀求和抱怨。“声音”歌唱的是抒情旋律,背景是固定音型。在这种不好动的和声及长时间的“状态”的恒定会创造一个“寂静无声”的印象。但丰富的隐蔽复调结构,大量偶

《g小调音画练习曲》的音乐美学分析

尔出现的暂时随声附和的内容填补了激烈“内心生活”的音乐结构。作曲家在这里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自由固定发展格言主题——富于表情的三个方案的相互呼应,区别在于曲调和音域的情调。不过,最主要的旋律轮廓保持不变,出现顺序吟唱原来旋律的想法。给“歌手”克制、悲伤的故事回应的是另外两个声音,记忆中好像纠缠不清——低沉的隆隆的低声(4-5小节)以及由衷悲伤(9-10小节)。伤感,在开头语中占主导位置,承担着疼痛的性质。安静的、有规律的节奏流畅的叙事被连续的运动所取代。低音的声音变得急剧、抗议,柔和的挽歌突然升级为狂风暴雨般的的前奏,几乎相当于把琴弦弹断般的感觉,不断增长的兴奋、渴望摆脱压迫的心情和自己无力的意识上升到悲惨凄美的境界。最高潮时,用极强音奏的Ⅳ级和音打断曲目的一般音调,给其中带来严峻的戏剧般的效果。但是,来势汹汹的兴奋被刚毅的节奏所打断。在最终结束前还有一次狂风暴雨般戏剧性情节的爆发(双手在三个八度迅速飙升的音阶型音节)。曲目的最后结束音节—简直就是准确引用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悲剧结尾。两部作品都是靠类似的悲剧音阶型到严峻的悲哀和弦起伏来完成的。
  总的来说,整首曲风像是 “小悲剧叙事曲”,演奏时须低声拍击琴弦,这几乎察觉不到,但主线依然突出,将形象和情绪世界与音乐联系起来,练习曲的内容起源于一个非常自豪的不妥协感觉的主旋律。这首曲目的动态范围涵盖了从pp到ff。这种动态和声音的多样性是一项复杂的演奏任务。要让forte变得深沉、响亮,且要使piano精美而简洁,弱而不虚。还应注意拉赫的表现手法相关的特征,即多层次性。谢尔盖一般使用典型的复杂多层次表现手法,同时与几种声音层相结合。作者给不同的音乐帘布层次规定了不同的动力。我们假设,低音和旋律,在中等声音中的音型-pp。每个都有自己的旋律图形。这些表现手法线需着重表达的措辞往往并不一致。因此,演奏任务是将表现手法分层。最好是使所有的声音都能发声,发声各不相同,音色美化。这将创建音量和声远景。连接少量的音符的连线,在这里具有音调、着重表达的功能。在音符上面应该特别突出音调。
  作为20世纪最后一位浪漫主义大师,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以优美动人的旋律,丰富饱满的和声,枝叶繁密的装饰,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