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体检政审 >

信息技术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

日期:2018-06-26 07:44:04 浏览次数:

  【摘 要】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结合自己在应用文教学的经验,给出了一种基于“学”的教学体系结构,使之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减少了应用文在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 整合 应用文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writing cours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 Juan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udy on how practice writing combines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hot point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thesis, 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combination, we offer a kind of teaching scheme based on study, which can make best use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decrease the defaul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 writing. And this scheme takes a good effort on the course in our school.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Information techniqueCombinationPractice writing
  
  信息技术(包含多媒体和通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广泛,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整合来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理念方式的转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应用文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同样面临着革新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文课程整合方案,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文写作特点
  
  1.应用文写作的特点[3]
  应用写作的规范性和程式化比较强,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尤其与有意境、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有韵味的文学作品相比,二者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明显差异,加之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经验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学无趣”、教师“教无味”的现象。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触过应用文,对应用文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只能从书本上获得有限的理论知识,书本内容有限,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的资料搜集手段原始,或从收音机、电视中获得有用信息,或留心报纸杂志加以剪贴、拼凑,或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种类不全,费时费力,使教师掌握的信息量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应用写作教学只能围绕教材所介绍的理论知识,以“布道式”的讲解、传授、灌输为主。久之,就形成了“以书为本,以讲为主”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悖。所以对应用文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信息技术整合
  广义课程整合通常是指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教学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诸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达到自然和潜移默化的程度。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是指加强课程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协调、和谐的整体。[4]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不是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与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应用信息技术来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应用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我们在构建应用文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以学生的专业学习、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为中心,按照知识、能力和技能关系理论,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能力。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欢迎学生从各种现实问题的角度切入到应用文内容,也鼓励学生将应用文教材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1.模块的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如图1,采用了以“学”为中心的应用文教学结构。[5]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精神与思维,适合探究形的教学方式。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学系统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核心来驱动学习,学可以是应用文中写作的各种问题,项目实例、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强调以“学”为中心,各种教学要素作为广义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引发学习者提出或确认在写作中的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利用问题刺激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保证了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提供专题性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使学习者在设计的活动中应用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并使学生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
  
  
  2.主要模块的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如图1)是以学生的问题、案例、分析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等环节而展开。
  (1)教学目标模块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与内容,包含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有关的多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从学习者所需要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安排中确定,有着学科本身和学习者认知的内在逻辑体系。在应用文教学中,强调对各种应用文格式和种类的理解,能够根据事情的内容、对象、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妥善的表达,并遵守约定的现行格式,以达到切合实用的目的。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向学习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应用文写作中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特定格式的写作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提出。通过大量的格式实例建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设计学习任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在应用文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了系列问题,而问题又分为主问题和子问题,这样就形成树状结构,增加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应用文的写作具有格式的确定性。所以设计时考虑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具有多解或者无解的特征非良构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设计学习任务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如是中学生还是大中专生。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问题和工作量。不能过多地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深入了解任务领域。
  (3)教学评价
  评价不能仅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还应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进行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生参与度的评价等,通过完成一个真实的学习或研究任务来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由于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但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尚没有形成用于分析和设计学生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由于只强调学生的学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

信息技术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

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4)学习情境设计
  应用文是一门文科学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接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特定写作格式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
  (5)学习资源的设计。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资源和利用什幺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这里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资源和学习途径: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提供专业化的搜索引擎、视频广播、视频点播、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E-mail等。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文教学的改进方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可以忽视,尤其对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的大中专学生来说,为了让学生不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教师必须是个好的舵手,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信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编着.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53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7
  3 夏京春主编.新编应用文写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 张筱兰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6~7
  5 程可拉等译,约翰D.布兰斯福德着.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1
  6 盛群力、李志强编着.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0~299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