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知识阅读 > 说说 >

扁桃体发炎吃什么药_扁桃体发炎的原因

日期:2018-08-12 05:07:53 浏览次数:

  扁桃体是人类的敏感器官,很容易就会发炎,所以我们要注意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扁桃体发炎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扁桃体发炎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不断分泌,可将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或是身体其他地方迁延)随同脱落的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当机体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细菌繁殖加强,扁桃体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时,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病原体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入,平时隐藏在扁桃体小窝内,当人体因劳累、受凉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减弱时,病原体迅速繁殖而引起发病。炎症自小窝开始,再遍及整个扁桃体。急性炎症时,扁桃体实质内充血,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粘膜表面,可见黄白色斑点。扁桃体明显肿胀,并可形成多数小脓肿。小窝内由纤维素、脱落上皮和脓细胞等组成的脓性渗出物向小窝口排出,故在扁桃体小窝口可见脓点。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明显,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增生活跃,扁桃体肥大。小窝粘膜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或形成小溃疡。角化物、炎性渗出物、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混合形成干酪样物的栓子,塞于小窝口。长期炎症可致扁桃体内小血管闭塞,淋巴组织变性,逐渐为结缔组织代替,此后扁桃体日益缩小,最后导致扁桃体纤维化。小窝口因瘢痕而狭窄,其内容物难以排除,常成为病灶。

  扁桃体炎中医治疗

  一、风邪侵袭证

  【症状】病初起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剧,吞咽时更重。全身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检查见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表面有少量黄白色腐物。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加减。

  【用法】防风6g,金银花9g,连翘9g,黄芩10g,赤芍9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4.5g,桑白皮9g,玄参9g,浙贝母9g,天花粉9g。

  二、肺胃热盛证

  【症状】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痰涎较多。全身症见高热,口渴引饮,咳嗽痰黄稠,口臭,腹胀,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检查见喉核红肿,有黄白色脓点,甚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咽峡红肿,颌下有臖核。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外科发挥》)加减。

  【用法】荆芥10g,防风10g,薄荷6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6g,金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0g,甘草6g,牛蒡子10g,玄参12g,生大黄10g(后下),玄明粉6g(冲服)。

  三、阴虚邪滞证

  【症状】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黏,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检查见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不平,色潮红,或有细白星点,喉核被挤压时,有黄白色腐物自隐窝口内溢出。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加减。

  【用法】百合15g,玄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6g,芍药15g,浙贝母12g,桔梗12g,甘草6g。

  四、气虚邪滞证

  【症状】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检查见喉核淡红或淡暗,肥大,溢脓白粘。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用法】党参15g,白术15g,甘草10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2g。加减: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宣畅气机,祛湿利咽;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母、生牡蛎以化痰软坚散结。

  五、痰瘀互结证

  【症状】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粘难咯,迁延不愈。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检查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用法】桃仁12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5g,生地黄15g,桔梗12g,玄参15g,甘草6g,枳壳12g,柴胡12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2g。加减:如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丹参、水蛭、路路通、生牡蛎以活血软坚散结;如复感热邪,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皂角刺以清热化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