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时事申论 >

释义理论下会议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应对策略

日期:2018-06-15 20:11:16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中西方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译员在翻译时因中西文化差异而遇到的困难逐渐增多。对于译员自身,更是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运用释义理论,分析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从释义文化空缺、转述不同理念和释义隐含意义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并给译员提出建议。
  【关键词】释义理论;文化差异;会议口译;应对策略
  口译是一种翻译活动,译员通过自己的协调作用,为想要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交际的人提供即时即地的便利。译员在翻译活动过程中充当“中间人”、“中介”的角色。在更广泛的意

释义理论下会议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应对策略

义上,译员也是“交际促成人”、“文化斡旋人”。译员即使不是“为巨大文化沟壑(分歧)架设桥梁”,也有必要做些调整来“理顺文化差异”(弗朗兹·波赫哈克,2010:161)。
  即时性是口译的一大特点。特别在会议口译中,如果遇到了文化差异,译员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先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翻译。因此,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克服文化障碍。这时,译员可以运用释意理论,选择相应的策略,进行翻译。
  一、释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提出翻译的释义理论(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释义理论是巴黎高级翻译学院研究模型的理论核心。塞莱斯科维奇构建了一个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要脱离源语外壳,以真正获得其中的意义。她认为,口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的转换,而是包含了理解、脱离源语外壳、重新表达的三个阶段,即口译的过程包括源语听辨、隐含意义理解及目的语表达。数字、名称、术语等拥有严格对应物的条目,可以直接从语言转换为语言二。而其他信息则需要译员在听到源语信息之后,脱离源语的语言形式,加以理解、释意,以非语言的意识状态加以记忆,再用目的语转述出来。塞莱斯科维奇提出译员的工作就是抓住说话人的意图,以“最适合于听众理解的口头形式加以表达”(弗朗兹·波赫哈克,2010:58)。要让听众更好的理解,译员首先要理解发言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要保证自己获取的信息与听众的已有知识相适应。这要求译员在翻译时,脱离源语语壳,对目的语的表达进行转化、解释或者简化,从而去除文化障碍,达到发言人期望的交际效果。
  二、文化差异
  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差异。从地理环境角度看,西方国家临海,海域宽广,渔业发达,出现许多与“水”相关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土地辽阔,因此就会有与土相关的词汇。即使是相同的意思,中西方会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如“挥金如土”在英语中相应的表达却是与水相关,即“spend money like water”。从宗教信仰方面看,西方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很多说法从《圣经》而来;中国盛行儒学、道教、佛教,很多常用的语句都源于这三个教派。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西方人崇尚自由与个性,强调独立自主;而中国人则含蓄内敛,谦卑恭敬。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要求精确,喜欢先讲主要信息;中国人善于总结,喜欢模糊概念,讲话时总分层次叙述,最后得出结论。
  三、应对策略
  1、释意文化空缺
  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各有特色。很多文化因素,在两种文化中不对等,甚至不存在,这就是文化的空缺。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始终是口译的难题。一方面,时间和速度给译员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这也需要译员迅速调集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加以分析后用目标语流畅地译出。在会议中,译员会遇到很多中国特色词汇,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此类中国特色的术语,国外没有相应说法,所以如果只按照字面翻译,外国友人很难理解。按照释意的方法,可将其解释为to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central task,and to adhere to two basic points,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nd strateg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点明该词汇包含的内容,必要时还需要解释何为四项基本原则。但鉴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方针,已为外国友人熟知,因此可翻译为one central task,two basic points。归根结底,口译的目的是为了听众更好地理解信息,如何翻译还是要看现场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2、转述不同理念
  中西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不同的理念和意象上。在中西文化中,有很多习语意义相同,表达方式却不同。遇到这种情况,译员先要理解源语中习语的意义,然后找出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方法,这样的翻译遵循了释义理论的原理,既地道又省时。比如,汉语中“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而英语中恰巧有短语意义相同,就是“no smoke without fire”,译员不妨借用这个短语来表达,一定比解释出无风不起浪的意义要精简、地道。类似意义相同的短语很多,如“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金无赤足,人无完人”,“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两会的记着招待会上,翻译孙宁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赢得了满堂喝彩。李总理说道:“(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比喻中国的改革需付诸实际行动,要真刀真枪地开展,而不能只是喊口号。译员孙宁立即将该句话转化为“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这其实借鉴了英语中的一句习语,“talk the talk but not walk the walk”。该习语是指某人虽然同意某事,但并不采取行动。在此处,译员孙宁将嗓子和膀子的意象词果断舍弃,而借鉴国外记着更熟悉的习语,巧妙地转化了总理的原句,并表达出了总理的想要表达的意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