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面试题库 >

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精选范文6篇)

日期:2021-09-01 16:16:15 浏览次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6篇

【篇一】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快板--二万五千里长征

  快板--二万五千里长征

  火山爆发天地动,

  中国人民大革命。

  千里的雷,万里的电,

  把旧的世道要改变。

  黄河长江滚滚的流,

  咱们劳动的人民要抬头。

  革命的火,呼呼的长,

  人人跟着共产党。

  共产党,毛泽东,

  领导我们人民作斗争。

  革命的道路多么艰难,

  武装斗争几十年。

  战士们流血又流汗,

  英雄的事迹千千万。

  就象河里的鱼,天上的星,

  革命的故事数不清。

  唱不完,数不清,

  我唱上一段您听听。

  咱们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大长征,

  提起来世界都震惊。

  这一段历史故事真生动,

  保证您越听越高兴。

  首先我来谈一谈,

  咱们红军诞生在哪年。

  要提起来,还得说从前,

  那还是1927年。

  蒋介石叛变大革命,

  调转枪口来××。

  长虫舌头蝎子尾巴,

  好凶好狠好毒辣。

  血淋淋的大屠杀,

  全仗着帝国主义撑着他。

  蒋介石,想要扑灭大革命,

  这个老贼真是在做梦。

  就在这年,八月一,

  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城里红旗举,

  领导者就是周总理。

  有朱德,有贺龙,

  还有叶挺陈毅刘伯承。

  南昌城打响第一枪,

  我们革命的人民有了武装。

  毛主席,领导秋收大暴动,

  万千农民都响应。

  革命火炬,映红了天,

  咱们队伍就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大会师,

  由毛主席,朱总司令来领导,

  咱们工农红军成立了。

  咱们可成立了,工农红军,

  蒋介石怎么能甘心?

  您别忘了,天下的百川归大海,

  人民的军队发展的快。

  咱们红军越来越壮大,

  蒋介石越来越害怕。

  疯狗恶浪把人咬,

  张牙舞爪闹围剿。

  四次围剿被粉碎,

  给咱们送来武器一大堆。

  战士们说,反动头子贼老蒋,

  他是咱们运输大队长。

  蒋介石,四次失败发了疯,

  亲自率领百万兵。

  呲牙咧嘴来行凶,

  五次围剿又进攻。

  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捣乱,

  918,把咱们的东北给强占。

【篇二】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红军前四次反“国剿”胜利,第五次反“国剿”失败的原因,培养客观分析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事迹,认识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联系过去学古的相关知识、图片、资料,加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

2、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让学生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通过红军长征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1、中央红军的长征。

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生齐读,整体感知长征。

3、教师根据这首诗所赞扬的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出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新授与活动

1、学习“敌兵围困万千重”。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的内容:中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称,说说它的作用。

生:思考,举手回答。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93页,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看一看中共又创建了哪些革命根据地。

生:读图,回答根据地的名称。

师:这些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什么地方?说说它在当时的作用。

生:赣现闽西根据地,又叫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

师: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和发展,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所以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先后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重兵“围剿”。

板书:重兵围困万千重

生:看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国民党对根据地的进攻有几次?结果如何?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导致了什么后果?

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习“遵义会议”

师:长征开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红军行动迟缓,且遭到敌人的重兵夹击,在湘江之战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困境,纠正中央在军事上指挥的错误,红军在贵州的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板书:遵义会议

生:(1)看遵义会议会址。

(2)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生:读课文,看图,写路线。

师:指一名学生板书长征线路图。

生:(板书)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进军贵州——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

师:同学们想一想,红军长征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反映了红军的什么精神?(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生:讨论,回答。

3、学习“三大主力会师”。

师: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的吴起镇。但长征还没有结束,那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板书:三大主力会师

生:读课文,并在《红军长征示意图》中标出会师地点、时间。

(板书:结束的标志:三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师: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生:思考,分组讨论

师:(点拨)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知识小结:(出示下列内容)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1、2,意义: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路线(经过):(略)

结束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

胜利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四、迁移训练(设计意图: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出示材料:《七律·长征》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词中描写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艰苦的斗争?

2、这次斗争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反映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诗中反映了长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什么?

5、这次斗争的结果如何?这次斗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五、布置课下作业(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内容)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根据本课的内容,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设计一条红色之旅,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篇三】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  

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长征中的万水千山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翻过的险峻高山有十八座,主要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

【篇四】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淌过时光之河,回望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我们眼前浮现的,是红军开始漫漫长征,与根据地群众告别的情景:

(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二)

此时,一首在江西中央苏区流行的山歌,又在我的耳边萦绕着: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三)

  这首山歌,使我们又想起了一位战士离开中央苏区时一个老大爷把一双“红军鞋”塞给给他。这双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的字句。他说:“孩子,这鞋一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这位年轻战士的腰间,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了陕北。

(四)

面对强大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人类记录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五)

人民群众对红军长征的支持,是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在长征前,还是在长征途中,都有大量的人民群众加入到红军队伍,使红军力量得到补充;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尽管自己生活十分贫困,但还是拿出粮食、衣被、鞋袜、食盐等支持红军,使红军得到军需物质的补充;人民群众还救护和掩护红军伤病员,积极为红军带路,提供情报,为红军驾船渡江渡河,克服天然障碍;他们对红军长征的重大贡献,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就表达了深厚的军民情谊: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

  军民团结打敌人打敌人

  历史告诉我们: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人敌!

(六)

当红军在陕北会师 时,战士们尽情高唱: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七)

今天,长征精神在祖国大地上传承着,发展着。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正以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决心,来实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大业!

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敲起欢庆的锣鼓,踏上奔小康的长征路,我们继续保持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五】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肖甡;

【期刊名称】《春秋》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今年,举国上下以各种不同形式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弘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拓的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近十几年来,党史学界对于长征问题的研究,成绩斐然。然而,对于“长征”一词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却少有问津。笔者根据能够见到的历史资料,对此作一初步考辨。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长征精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红军总司令;演变过程;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历史资料;史学界

【作者】肖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K264.4

【相关文献】

1.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J], 李海文

2.重温长征历史 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J], 石仲泉

3.承长征精神 兴中华大业——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J], 无

4.千里寻根跟党走,不忘初心做传人——陆军第16集团军23名红军传人参观长征展览侧记 [J], 杨再新; 宋志强

5.参加长征的人员是如何确定的/各路红军都经过了哪些省/“二万五千里”是如何统计的/参加长征的8对革命夫妻/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六】红军为什么要走两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2007年第51期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以前,战斗在长江南北各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部队,为了挽救革命的危机,实行了战略大转移。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有余,途经十多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战胜了国民党军队从地上到空中的围追堵截,在中国的西北部胜利会师,从此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到了陕北根据地。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随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干扰。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