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考试心得 >

“两学一做”延安行

日期:2018-07-19 10:55:12 浏览次数:

  初春三月,春雨悄至,万物萌生。我们50名年轻学员坐在飞驰的大巴上,第一次奔向延安。大家情思涌动,描述着过去只在脑海里才有的延安的样子,萌生着急切踏上这块土地的渴望。日落时分,步入校园,坐落于凤凰山北脊的延安干部学院,一座座窑洞风格的建筑,展现出浓浓的陕北风情,有人情不自禁地呼喊:“我们来了,延安!”
  延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五天行,我们繁忙地穿梭于一个个教学点,参观历史博物馆、抗大纪念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烈士陵园、张思德广场、白求恩纪念馆……每一个点,都留下了革命前辈追求真理的足迹;每一个窑洞,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感悟;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她们联结起来,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了延安这座革命历史的丰碑。
  走进延安,最难忘的是党在延安13年的辉煌历史。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默默地讲述着昔日的峥嵘岁月,把我们拉回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征程。使人不禁感叹: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就是这幺一块土地,曾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成为让世界瞩目的红土地。毛主席说,“没有陕北,我们就不得下地”,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在这里,党团结群众上演了一场威武雄壮的中国革命历史剧;在这里,我们党曾局部执政,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尝试,塑造了民主中国的模型,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也是在这里,我们党发展壮大,走向全国,完成了民族解放的伟业。面对伟大事业,党及时开展了整风运动,第一次在全党开展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确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夺取革命胜利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在思想建党、作风建党方面树立了典范。正是在延安,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急存亡之际,党勇敢地承担起抗日救亡的使命,积极宣传全面抗日主张,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和平解决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仰望延安,最闪亮的是延安的灯塔,延安的红星,延安的旗帜。抗战时期,毛主席书写了《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等一篇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着作,成为延安特有的信仰和力量,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革命者和有志之士,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决心,不远千里,不惧

“两学一做”延安行

艰险,奔向延安。站在抗大纪念馆里,看着抗大的事迹,仿佛听到了当年那群热血青年吟唱着“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高昂旋律。我们在想,一个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党,一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队伍,能在这里脱胎换骨重获生机,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是什幺力量使红军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了江山,解放了全中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来到延安,毛主席请他吃家常饭,他感慨万千,发出肺腑之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美军观察组谢伟思由延安的所见所闻,发出由衷之言,中国共产党早晚会成为执政党,必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判断是那样的准确。回顾历史,道理更加明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为什幺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靠的是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理想。
  感受延安,最感动的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它是共产党人的革命印记和精神家园。在伟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窑洞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触摸一件件斑驳无语的文物,聆听凝重的解说,我们仿佛看到了70年前“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的峥嵘岁月,领略了领袖们艰苦奋斗的风采和品格:穿着打补丁的旧军装,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在凸凹不平的桌面上书写的身影。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带领群众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垦荒种粮,发展生产,制造武器。毛泽东在窑洞前后自己种菜,朱老总成为种地行家,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粉碎了封锁,打破了制裁,改善了生活,积累了经验。延安时期,毛主席总共才有两身制服和一件打补丁的衣服,赴重庆谈判时,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这就是我们的领袖,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却在那简陋的窑洞里,在那昏黑的油灯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骆驼精神”是党对任弼时同志的形象比喻,他患病多年却坚持工作,担负着沉重的担子,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是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确保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王稼祥同志长征期间都躺在担架上,带病远赴苏联汇报工作,关键时期维护了党的统一领导,被评为一等残疾,却从来不领残疾金。他们没有存款、没有工资、没有补助、没有特殊的医疗待遇,有的只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执着的追求。触摸延安精神的实质,大家无比感慨,站在五大书记的铜像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形象令人肃立,正是这种形象,密切了群众,赢得了胜利。
  体味延安,最动人的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如泰山,延安时期,许多共产党人为了党和民族的事业而献身。他们中有伟大的革命者和亲人。杨家坪上,毛主席和多年未见面的爱子毛岸英的那张合影,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时地激荡着。作为父亲,他遭受失子的剧烈痛楚却默默承受,让我们领略了革命领袖对待生死苦乐、顺逆荣耻的坚定毅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苍松翠柏环绕的“四·八”烈士陵园,聆听先烈们面对生死考验的豪迈抉择,学员们真正体味到了什幺是理想信念的坚定。王若飞同志被秘密逮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曾遭受了5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把公堂当作宣传革命真理的课堂。叶挺同志严词拒绝了蒋介石许以的高官厚禄,5年的囚禁,他宁死不屈,出狱的第二天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是他人生的写照。他们中有在进退流转中不计个人得失而奉献事业的人。秦邦宪(又名博古)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曾是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遵义会议后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勇敢地直面错误,积极投入到新的革命岗位和工作中。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成绩卓着,成为我们党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四·八”事件,结束了他39岁短暂、辉煌而悲壮的生命。毛主席挥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主席说他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他“能上能下”的胸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提供了典范。他们中有在平凡的岗位上牺牲的普通战士。在张思德广场,我们一起朗诵了《为人民服务》,重温了经典。张思德同志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信任务,准确无误。他服从党的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在安塞烧木炭时,不幸牺牲,献出了他29岁年轻的生命,他的事迹很平凡,平凡中透出了伟大。他们中有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国际友人。在凤凰山,学员们聆听了那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白求恩的感人事迹,深受洗礼。白求恩大夫是欧美最负盛名的五名外科医生之一。他放弃国内的优越条件和待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开展抗日战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他医术精湛,无私奉献,在战斗一线,曾创造了连续工作69个小时、115台手术的记录,晋察冀边区的军民都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听了他的事迹,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歌颂延安,我们学唱陕北民歌,知道了《东方红》这首饱含陕北风味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怎样产生的,它唱出了陕北人民心声,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无限拥戴和感激之情。延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党中央、毛主席的进驻而重新焕发了新姿,人民脱离了贫穷,翻身当家做主人,切实感受到了共产党好,毛主席亲。从人民唱出的对领袖的爱戴,对共产党的拥护,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我们的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月之春,春暖乍寒,延安落雪。穿行在白雪覆盖的山峦之间,学员们不禁吟诵起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以前,每每读到这首诗词时都会想,这样大气磅礴、语出惊人的诗篇,是如何写出来的?听了延安的故事,看到白雪覆盖的河山,恍然顿悟,只有胸怀国家和人民的人、胸怀祖国河山和民族伟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气魄,才能写出这样不朽的诗篇。告别延安,雪化了,静静地润泽着大地,滋养了万物。延安行,为我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浸满了养分,也让我们的心头涌上无限情思:
  宝塔雪静,
  延河风清。
  一十三载春秋,
  铸就民族英魂。
  岁月虽将峥嵘蹂,
  时代精神永不朽。
  一次延安行,
  一世延安情。
  胸中信念定,
  学做延安人。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花菊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