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新闻资讯 > 军事 >

[写了14年军事题材的「网文大神」,这次想写一部留给孩子的作品]军事题材游戏

日期:2018-08-02 08:18:21 浏览次数:

原标题:写了14年军事题材的「网文大神」,这次想写一部留给孩子的作品

狼哥拿着军事地图上山了。这是一个小山包,不高,100多米。他跟身后的伙计们说,你们等着,我先去看看。

翻过山头,只有一具反坦克火箭的狼哥遇到了一个旅的兵力,被笑着俘虏,还被送回了己方。

这是狼哥的真实经历。狼哥本名叫董俊杰,这个名字现在远不如他的笔名骠骑更为人所知。在军事文学圈,他是不折不扣的网文「大神」,有14年创作经验,连载了4000余万字军事题材小说。

《战狼》之后,军事文学影视改编迎来了一大瓶颈。不少人涌来创作军事文学,却根本不了解部队生活。于是,中国涌现出一批「手撕鬼子」式的抗日神作。这次,又是骠骑先爬过了前面叫做优质IP的山头,往漫画改编迈了一步。

文|韩逸

编辑|金焰

图|网络(除署名外)

俘虏

1995年,内蒙古,朱日和。

这是一次常规军事演习,狼哥是红军的侦察兵。演习中午开始,他们一大清早就出了营地,准备先熟悉一下地形。要确定位置,必须在两个以上的不同位置探测目标方位,狼哥是为了这个爬过那个敖包的。

爬到包顶,狼哥傻眼了。敖包下面全是人,蓝军,一个旅。

狼哥冲进了蓝军的装甲集群整休营地。他一个人,一具反坦克火箭筒。对面2000多人,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蓝军全没防备,正吃着饭,看他来了,还没反应过来。

狼哥先反应过来,他撒丫子就跑,接着就被捉住了。

蓝军问狼哥,过来干啥来了?狼哥只好一脸憨笑:「嘿嘿,走丢了。」

那时候狼哥还是个小兵,年轻,胆气壮。蓝军看演习时间还没正式开始,留他吃顿饭,当天晚上送了回去。

红军战友本来都以为狼哥「壮烈」了。按照演习规矩,得等到演习结束后,他才能回到己方阵营。结果狼哥说,他一顿饭吃了半盆红烧肉配米饭,人家首长挺嫌弃。这么能吃,留到演习结束浪费粮食,还是送回去吧。

大家听了,非常嫉妒,摩拳擦掌地想去蓝军端了他们的炊事车。不过一顿饭吃掉半盆红烧肉这种事,没人不相信,狼哥干得出来。

狼哥那时候是红军团的一名战士。狼哥这个外号的由来,还跟他「护食」有关。

上世纪90年代末,物资相对匮乏,部队的伙食远没有现在好。大锅白菜和大锅萝卜是餐桌上的中坚力量,咸黄豆算是锦上添花。红军团有悠久的历史,曾经获得过「勇如猛虎」的奖旗。这些荣誉都刻进了后来战士的血脉里。急行军不含糊,打靶训练没问题,吃饭的时候,也是勇如猛虎。

所以逢年过节一只鸡一条鱼几个炒菜的配置,对一个班的大小伙子来说还是太简单了。董俊杰成为狼哥,是因为他敢孤身打狼。一回,草原上的狼叼走了他的午餐肉,他气急,拎起手边的棍子就是一顿追打,把狼打得到处跑。

旁边的战士问他为啥不怕。董俊杰没解气,还在痛惜那块好不容易得来的午餐肉,忽然一下子回过味来:「啊?那是狼?我以为是条狗!」

从那以后,董俊杰得了个「狼哥」的绰号。除了打狼的时候「勇如猛虎」,他特别的地方不多。红军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这个团上过不少次中小学语文课本,「大渡河17勇士」、「狼牙山五壮士」都曾经是它的战士。

在红军团的队列里,个子不高的打狼勇士并不怎么显眼。就算饭量大,在一群半大小伙子里也是平均水平。他守规矩,听号令,没做过一天刺儿头兵。「哪有什么刺儿头。部队里面,有棱角都给你磨平了。要是像电视里那样横冲直撞,结果只有挨揍。」

因为亲身经历,他一眼就能看出军旅小说里面胡编的成分。看到孤胆英雄只身深入敌军再打掉几个飞机坦克全身而退的情节,他撇撇嘴。「打一发导弹之前的预热时间就要接近10分钟,有他换弹的功夫,早被敌军炸成蚂蜂窝了。」

在BBS时代,网络上为数不多的军旅小说是他的心头好。看到有的作品写了个开头就不再填坑,有的小说又跟部队生活脱节太远,他忽然动了念头,我干嘛不自己写写试试?

写手

从读者变成写手,对董俊杰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决定的事儿。他读史记,最喜欢西汉的大将军霍去病,他欣赏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家国情怀,也喜欢霍去病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霍去病作战,最喜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给对手带来毁灭性打击,有进攻的锐气,也有动脑的变通。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有记,「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网络写作爱好者董俊杰给自己起了这个响亮的笔名:骠骑。

因为在装甲团服过多年兵役,骠骑写军旅题材的小说,几乎和写日记没有区别。闭上眼,部队生活的细节在脑袋里撞来撞去。执勤的夜晚站岗唠过的磕,过节战备时坐在床板上聊起的故事,看史料时脑海里划过的灵光,都变成键盘下飞速敲打出的字块。打开记事本,故事就啪啪地流淌出来。

曾经读过的国民党军作战机密日记成了第一部小说的灵感来源。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随意发挥于他成了一种享受。五笔输入法打字速度快,一个小时四五千字,骠骑一天能写万字。3个月下来,他就写成了第一本小说,90万字,关于二战期间远征军的故事,起名《荣誉之战》。

没想到,有陌生人为他的小说而战。开贴第一天,就有人读了他的小说。随着情节慢慢深入,对于武器型号、战术细节的讨论也逐渐多了,有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条。到了晚上,骠骑会在论坛里一条一条翻着看。有人夸,他乐;有人骂,他美;有人对着掐,他就看着。我写我的,高兴我的,你们怎么解读,是你们的事儿。

后来,他给读者们建了一个QQ群,群里从几十个人到500人,群从一个到十几个。常常说了一句话,就被群里的发言迅速地刷屏到看不见,他只好先禁言。「你们都先别说,听我说完。」

无论读者对情节如何争论,大方向的历史事实很少挑得出问题。骠骑心里有条线,部队的纪律是什么,价值导向是什么,他最清楚。看到有的作者写抗日战争,连义勇军、抗日联军和东北民主联军3支部队的建制都搞不清楚,他觉得那是歪曲史实。在他心里的时间线上,谁是谁的前身,谁在哪一年取消编制,历历如数家珍,绝不出错。

比如写抗日战争,1931年开始,1945年结束,中间经历了25次大的战役,那就按部就班写过去,有了系统的时间线,再循着脑海中的故事大纲,配上主人公的人物小传,往电脑前一坐,情节信手拈来,人物自由生长,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建立在真实之上的逻辑自有魅力。第一本书,就有编辑来找他签约出版。虽然书在网络上挺受欢迎,可骠骑不信,那是2003年,出本书在他心里是挺神圣的事,他以为遇到了骗子,俩月没跟人家搭茬儿。真正联系上之后,出了书,家里人也挺意外,一下没敢相信。

半是对写作的兴趣,半是部队生活养成的节奏感和自律习惯,这个头儿开了,竟就没再停下。军事题材之外,他也尝试了结合玄幻和架空的写作,可是最后发现,老读者最喜欢的还是真实背景环境下的故事。他做了个统计,自己的读者有9成以上都是男性,而且以退伍军人居多,看他的小说,他们好像找回了自己当年热血沸腾的感觉。

为了不让写作成为枯燥的套路,骠骑开始搜集史料和采风。他成了国家图书馆和第二档案馆的常客,经常整个月扎进去,出来又多了一堆要查的新资料。有些档案已经分档,需要开介绍信才能提档,他就想办法找老战友帮忙。为了买到第一手资料,他还去俄罗斯搜集过俄文资料。

为了找到新的灵感,他去云南、陕西,在老兵的家乡采访口述历史,在部队体验生活,见到更多的战争亲历者之后,写手骠骑有了更深的体会,真实发生的故事,比坐在家里编出来的情节,要超出想象得多。

受访者供图

大神

什么时候成为「大神」的?骠骑没有印象了。好像这个词儿刚在网文圈流行的时候,就有人客气地这么喊他了。他没把自己当神。电脑后面时刻等着更新的几十万读者,催着他每天找出整块的时间,坐在电脑前搜肠刮肚地敲打。

他根本不敢懈怠。连载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每日更新。如果一部小说烂尾,或者久久没有更新,那么写得再好也会被读者迅速忘记。骠骑发现,即便是已经有了盛名的大神级别写手,如果几年之内没有新作,再次复出的时候,人气也将远逊当年。网络作家财富榜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就是以每小时8000字的手速雄踞榜首。

勤奋和快速学习成了网络作家的铁律,很容易还没败给行业,就先败给自己。起兴写写、一天两天容易,从不辍笔,则比想象中要吃力些。

和耽美穿越之类的都市爱情小说相比,军事题材一直不算是网络文学最热门的主题。它的受众非常小众而固定,大多是骨灰级军迷、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和一些偶尔路过的军事爱好者。所以当第一本小说赚到1万多元版税的时候,骠骑还没琢磨过把写作当成主业。写小说,能养活自己吗?

改变出现在2012年,骠骑来北京。一进地铁,他被车厢里的低头族镇住了。「从一头到另一头,所有人都低着头,80%的人在看手机。」作为一个敏感的网络小说写作者,骠骑意识到,移动端的阅读便利已经今非昔比,网络小说即将迎来它最好的时代。

不行,要来北京。骠骑当即做了决定。也在那一年,他换了一个苹果3GS手机,铆着劲儿要出几部好作品。他仍然下苦力气,去偏远山区寻找退伍军人采风,回来扎扎实实地码字,一天一万。

市场并未如他预期的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2012年之后的两年,骠骑在编剧上进行了更系统的学习,也成为很多剧作的技术参谋。写小说仍然是舒适区域,他知道写出什么样的小说是读者喜欢的,什么样的章节会迎来最多的订阅和打赏。他想起刚开始看历史小说的时候,自己在路边书摊看到《康熙大帝》的情景。

那是路边一个非常普通的书摊,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摆在当中,写着俩字儿,「打折」。老板在一边儿推荐,这个不错,买本看看吧。骠骑翻开了那个故事,一下就看了十几页。那种描述颠覆了他对小说的认知,原来小说的框架可以这样搭建,历史感可以这样强!骠骑把那本书带回了部队,看完一遍,就从头翻到第一章,这样看了十几遍。

那种印记十分深刻,以至于现在看到了很多网络小说作家的框架结构,骠骑都能一眼认出,「这个框架,是模仿二月河老师的!」

带着对心目中「大神」的尊敬,骠骑一直想写一部经典的抗战小说,但积累了充分的素材之后,他反而有点怯了。他担心自己一本正经的作品不被读者认可,更担心自己的经历和阅历还没有沉淀到可以去动笔的程度。好像还不够,哪里不够,说不清楚。那就再等等吧,50岁之后再说。

他决定还是先把商业类型的军文写好,「积累了足够的音量之后,才有人肯听你说话。」

IP

第一次听骠骑说话的时候,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十分欣赏他的宏愿,「他很关注民生之疾苦,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非常了解,他还是一直想,能写一个什么东西去代表现在的时代。」

2017年,阿里文学签约骠骑,作为编辑,和签约作者聊天是周运的工作。周运有个习惯,除了约平台作者写作他们认为有市场潜力的作品,他还会在人家准备动笔之前唠一个「灵魂磕」:「这么多年过去,你有没有一直想写,但又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动笔的题材?」

这是一个非常奢侈的问题。骠骑觉得,或许是时候了。写作14年,他曾经辗转签约过几大原创写作平台,都拥有不俗的点击量和阅读量。但学习了编剧知识之后,他也很快发现,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写作,很难在影视上有不同的呈现,这限制了小说改编影视版权的流动。

到2018年,网络文学发展了20余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仅90亿左右。市场在放缓增长,甚至出现萎缩,越来越多的军事题材IP,不得不寻求影视改编,作为唯一的出路。

「小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骠骑皱着眉头琢磨,「每个人看小说,都能看出自己心中的样子,可是影视剧拍出来,大家只能看到唯一的呈现效果。」对于版权购买方来说,买一部小说版权,就可以拍出一个作者几乎所有的类型化作品。

市场也并非成熟而完善。「或者,人家干脆不用买。找几个编剧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照着这个小说的类型,写个差不多的故事,一样拍。」

库存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骠骑发现,军事小说之前20年积累的作品,3年就耗光了。不少军事题材的优质IP,几乎在2015年之后售卖一空,而市场需求正在悄然增长,大家开始一窝蜂地涌来写军事题材。「很多作者手里适合改编的作品都卖掉了,新的还没写出来,好多人正在现写现卖。」

资本逐利。《战狼》火了,人们开始关注军事题材的影视改编;《白夜追凶》火了,又有人扎堆儿扑到刑侦和探案题材上,仅就骠骑知道的刑侦题材影视剧「不下几百个」。但题材是有周期的,一个IP从被市场认可,到成为大IP,投入资金运营和开发,可能要经历几年的时间。

「你看前几年,仙侠火不火?现在一样非常饱和。」前车之鉴。看到同行们投入巨大但无法上映的影视片,骠骑反而更觉得应该做点想做的东西。下一个会火的题材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风水轮流转,「它来还是不来,我就稳稳地在这。」

周运认同骠骑的「稳」。在各大原创平台做图书编辑的经验告诉他,大IP往往需要非常长的培育期。像《琅琊榜》、《花千骨》,都酝酿了多年,积累了大量阅读平台上的忠实粉丝,「等到收获期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收益比在前面就匆忙改编,效果要好太多。」

现在,阿里文学正尝试着给骠骑的小说进行漫画改编。这打破了国内市场一直以来以耽美、玄幻和同人文作为主流漫改题材的统一格局,对军事题材来说,以资本力量去推动漫画改编,算是破天荒头一遭。周运想以这种尝试来解决漫画套路化严重给读者带来的审美疲劳,和骠骑一起吃一次螃蟹。

骠骑回到了创作最初的状态,可以安心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依托平台赋能,手上的优质内容不愁没有各自的去处,改编影视、漫画、制作游戏,他有无限多种方式增加作品的价值。他开始琢磨着写一些灵动而复杂的人物,比小机灵多一些,比大智慧少一点,就像现下的自己。

那么,新作品的标准是?面对这个问题,「大神」骠骑露出了一点温柔的笑容, 「我想写一部,能留给孩子看的作品。」

没看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