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文化苦旅》教学个案反思

日期:2018-06-15 20:21:18 浏览次数: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从历史中取材,行文上表现出诗意的激情以及强烈的个人情绪,以文化角度关照历史,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反思,充满了理性的凝重,其散文被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文化散文”。
  从语言上来说,《文化苦旅》摆脱了干巴巴的历史表述,代之以让人如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这是它区别于一般的散文,也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材料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把《文化苦旅》作为名着阅读的篇目,目的是想让学生从中感受它语言的魅力,及熏陶历史人文情怀。大部分学生读了之后义愤填膺,满怀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恨不得钻进历史时空中进行干预。
  这一天,看完了学生们的读后感,又一次被他们的情怀所感染。有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读完之后我又困惑:历史书给我们的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但余秋雨的文章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事件的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这些细节是否是真实的?余秋雨的文章会不会误导我们呢?”我一愣,对于名着的解读怎幺会还有这样的疑惑呢?文学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应该是常识啊,他这是钻牛角尖了?
  读后感发下去后,我在课堂上念了几篇见解颇深、感悟颇深的文章。下课后,那句学生来找我,很不服气地说:“老师,名家大家的文章不一定每篇都应该肯定吧?大家写的都是溢美之词,为什幺没人对他行文的严谨性提出质疑呢?”
  我问他:“你能告诉我曹雪芹的经历和《红楼梦》之间的关联吗?”
  他很疑惑:“大家都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儿时的生活为原版的。”
  “是啊(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文化苦旅》教学个案反思),曹雪芹用自己、自己家族和亲戚家族的奢华生活片断和家族的没落为蓝本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你再想想,《史记》是史书还是文学书?”
  “大家都说它不能作为历史真实来看待,也不能作为片面的文学作品。我们学过《鸿门宴》和《项羽之死》,我觉得它特别有情节感,像看小说一样,而鸿门宴和项羽垓下自刎又是真实的历史。所以它既是史书又是小说吧。”
  “是啊,《史记》它情节紧张,《项羽之死》英雄末路悲歌很动情,文学成就高。而我们要考究鸿门宴的历史、项羽的死因等历史真实,也可以从《史记》里找到一些依据。文学里有历史,文学里也有考古价值,就看你怎幺用了。《红楼梦》里有考古依据和历史真实吗?”
  他点了点头,“我看过一些资料,说它对我们研究清朝时的建筑格局、服饰、饮食文化、药材、药方、食谱甚至是野生动物种类都有辅助借鉴作用。”
  “是啊,所以说《红楼梦》有文学价值,有揭示历史走向必然的社会现实的展示、有研究曹雪芹生平的材料。文学性不妨碍历史关照,历史关照也可以做到有文学性。”
  他终于开窍了,“老师,你的意思是《文化苦旅》也是这样?不用把还原历史安在身上,因为它的身份不是历史书,不用肩负还原历史的重任。”
  “就是这样的,我们看《文化苦旅》,能从里面看到历史真实,但历史真实不是《文化苦旅》最想传达的东西。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余秋雨在其中独特的历史反思,他的人文情怀,他的激情和愤慨,以及他是怎幺表达的,用什幺语言,从什幺角度,这是我们应该在其中收获的‘文化’反思和‘散文’笔法。”
  这位学生心悦诚服,频频点头。第二天又补交了一份读后感:
  “余秋雨在写作中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体现了他的反思和痛心,他再现历史现场,如临其境地描写历史人物的动作、肖像,揣摩人物心理,触动我们的情感和底线,我们欲呼吁却无能为力,给了我们警醒要我们不忘前事;而充满激情和强烈的喜恶,让他的文章更具感染力。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散文的魅力。”
  这件事尘埃落定,名着阅读还在继续,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出现。我反思这件事的原因,一方面,学生缺乏知人论世的知识,那幺多的作家作品都是以所见、所闻、所感为写作内容,那幺其他文体就排除这些了吗?知识的迁移,对名家的人生经历、思路历程的了解匮乏,是问题产生的主因;另一方面,学生的名着阅读量还有待提高,读多了自然就有了积累,见识和阅历就会不断丰富。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