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非遗纳入新教师培训体系

日期:2018-06-15 20:18:00 浏览次数: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随时都可能消亡。地方高校对于传承和保护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应该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的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面对传统,如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将“非遗”纳入新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 岗前培训 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69-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之后,逐渐进入研究视野,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的一种人类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面能够使子孙后代观照历史的镜子,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的、系统的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传承的本身就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艺传承过程就是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基地与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发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增设相关教育内容,这对于全社会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及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的研究,旨在加深对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认识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加强领导,充分重视,更好地保护传承、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面对传统,如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将非遗纳入高校新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用,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尚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随时都可能消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传心记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态的改变,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文化正遭到毁灭性重创,可以说,如果传承断裂,很多文化遗产也将随之断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目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面临的重大考验。当今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宣传普及,不发挥其教育价值,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因为失去了自然传承的社会环境而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了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大量的科学知识,还有许多极富审美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涵盖大量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技艺技能,是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和重要内容。
  二、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鞍山地处东北地区,多民族文化融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比重。鞍山共确立市级以上项目50余项,近20项入选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辽宁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和表现。以岫岩为例,岫岩民间剪纸(中国剪纸)和岫岩皮影(中国皮影)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岫岩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13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个,省级传承人5个、市级传承人15个,被命名为核心传承人、民间艺术家、民间艺人的近100位。可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鞍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由于自身不可再生的特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状堪忧。
  三、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优势
  一座城市的特色应体现在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成为未来城市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为城市发展注入丰厚的人文内涵,提升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使之更具文化吸引力、文化感染力及文化影响力。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基地与桥梁。
  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对于传承和保护鞍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优势。地方高校具备文献信息搜索、整理等科研优势和资源,可以通过挖掘整合本土教育资源,通过提炼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丰富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地方乡土文化教育,从而达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此外,高校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摇篮,结合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对强化师生树立文化自信、拓展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地方高校应该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
  四、非遗纳入高校新教师培训体系具体做法
  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国家文化部大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号召,旨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的传播、推广力度,增强自觉参与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加快新教师成长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鞍山师范学院岗前培训点承担着鞍山师范学院、鞍山广播电视大学、鞍钢职工大学、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辽阳职院、海城广播电视大等七所学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纳入高校新教师培训体系,将有力促进青年教师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将极大地推动年轻一代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保护和传承。
  (一)集中培训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
  校本培训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可增设传统音乐课,将千山寺庙音乐、海城鼓乐、岫岩满族民间歌曲等引入课堂。目前,鞍山市级以上传统音乐类项目共7项,约占市级项目比例的15%。鞍山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歌、鼓乐、劳动号子、宗教音乐、器乐曲、舞蹈音乐、曲(转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非遗纳入新教师培训体系)艺音乐等,种类丰富、样式繁多,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辽宁北方音乐的地域特色。如:千山寺庙音乐是鞍山地区唯一的一项民间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辽宁省唯一的一个受到国家级保护的宗教音乐。千山寺庙音乐不仅是宗教遗产,它更是我国民间音乐中难得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再如:岫岩满族民间歌曲是岫岩地区满族民众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乐曲,历史悠久,在满族民间歌曲中,有古老的征战歌曲,有劳动和爱情歌曲,有萨满祭祀和旗香单鼓歌曲,也有悠孩子、丧葬等风俗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基本反映了几百年来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也反映了满族同其他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的历史渊源。越是传统的、地域的、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才越值得珍视与保护。这样的课程新鲜而不枯燥,不但能够使广大教师丰富知识,此外还能活跃课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