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基础知识 >

崔树强新着《习书有法》读后

日期:2018-06-15 20:01:00 浏览次数:

  崔树强先生的新着《习书有法》(中华书局2014年4月)出版了。拿到新书后,顿感文字清畅,语言唯美,不知不觉中,我便一口气读完了。更重要的是,我深感此书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启迪,解开了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许多困惑和疑团。在欣喜激动之余,乐意向更多的习书者推荐。
  从体例上看,该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帖,表明屡试不爽的前人经验;第五部分“审美鉴赏”,以提升眼力,带动手的跟进,从而明白诸多书“趣”;第六部分“字体书体”,辨析字体书体之别,各种字体衍变源流;第七部分“创作观念”,明晰书法创作的要义,演绎书法与人心的契合之道;第八部分“书家修养”,强调艺术最终落实在人,艺术与人格的紧密关系,提高书家修养的途径等。全书共20余万字,书中还附有碑帖精品图片200余幅。该书并不是对书法史的陈述,也不是对技法的图解,更不是对文献的考证,而是紧紧抓住书法学习者普遍遇到的最基本问题,进行层层剥笋的解说和推演。作为读者,我感觉此书达到了“既有理论,又有技法,理论不是空洞的理论,技法更有学理的说明”的效果。
  从内容上看,本书从执笔、用笔、选帖、读帖、入帖与出帖(入古与出新)到各种书体的特点、写法、书作款式等方面,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之上,重新建构古人的传统笔法,在笔法与结构、章法、墨法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同时对古代重要的书法理论与批评术语进行一一阐释。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致力于书法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练习技巧。这样不仅可使初学书法者避免盲目从古亦或是迷信现下的弊端,使得在习书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作者在对行笔微妙的道理和审美鉴赏的真谛进行透彻解说时,注重对其学理性的关注;在对古代书论原着中经典论述和历代关于书法鉴赏和习书心得进行爬梳时,尤其着力避免由于纯文献的罗列堆积,而使读者坠入枯燥乏味的深渊。
  从方法论上看,本书从书法本体论、书法创作论、书法接受论三部分。其中,书法本体论包括第一和第六两个部分;书法创作论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五个部分;书法接受论主要是第五部分。作者用五个部分来着重讲解书法创作论,即“习书有法”这一主题。这五个部分有一种隐然的逻辑层次,分别为:创作技法论(第二、第三两个部分)

崔树强新著《习书有法》读后

;创作实践论(第四部分);创作思想论(第七部分、第八两个部分)。作者旨在紧扣书法学习中最为基本的八个问题,进行透彻地解说和推演,只为打通书法学习中的一些关窍,进而试图更进一步打通书法与人生之间的通道。总之,无论本体论、创作论,还是接受论,本书注重以鲜活的感性体验来传达思想,来唤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不仅传授书法技法,同时兼顾传授书法审美鉴赏和内在精神气质修养的双重效果。
  作者在对古代书论以及历代关于书法鉴赏和习书心得进行串讲和评析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将自己长期习书和教授书法爱好者过程中的心得倾囊相授,这也正是琳琅于书店中的一般书学论着所不具备的优秀品格。这对正确认识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与流变和指导习书者正确、快速地学习书法均大有裨益。相信更多的读者会因此书而喜欢上书法艺术,并会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寻找到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寄托和人生智慧。
  丛文俊先生曾说:“书法美原本玄妙,如果把他们讲清楚了,很可能就像混沌被凿开七窍那样,混沌死,玄妙也就不复存在了呢?答一:美无达诂。玄妙为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玄妙也给了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求索动力,它已经成了一种高居于书法之上的超然而优雅的存在。如果仅仅为了玄妙而甘愿保持一种认知上的朦胧状态,那幺于书法何益?古人的所有阐释都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读罢此书,您一定会发现,作者在论述古代书论原着中经典的同时,倾注以鲜活的感性体验,力图去伪存真,化简为繁,使原本神秘的书法中的“玄妙”从神明转向世俗,使蕴藉于其中的微妙的笔法道理和审美鉴赏真谛走进了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学习所知所用。作者基于鲜明地写作方针,成功借鉴了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优点,力图既注重史证考据的作用,也注重体验感受的注入,以增加阅读的乐趣。
  作者在系统透彻地阐述“习书有法”这一主题的同时,最后归为书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用真切的心灵感悟提出了“过一世生活,就好比写一篇书法”的观点,这不正恰合古人“书如其人”的道理吗?中国人正是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干变万化中,把“字”升华为“写”,完成了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干百年来,书法以其独有的魅力安顿了中国人的翰墨情怀,为其营造了一种生命的诗意,并折射出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反观当下书坛,过度地拼贴、修饰取代了传统书法中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抽象地符号化、偏于追求视觉冲击力取代了传统书法诗意化的神游畅想;肤浅、矫揉做作地形式“复制”取代了传统书法对文化的深沉哲思。基于现状,书法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奇葩,或许更应该放到中国文化之中来认识和解读。那幺弄清书法学习中的“法”,对于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和匡正当下书坛中的误区,或许都有其积极的作用。
  凡事皆有方法,书法亦然。学习书法不可能速成,只有依据合理地方法,不断锤炼,加之文化修养地积淀,才能有所斩获。艺术的成功,实际上标志着一个人自我修养和境界所能到达的高度。希望更多地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能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本书,也喜欢上这位真解书艺的好“向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