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浅议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日期:2018-07-18 10:52:10 浏览次数:

  (开化县华埠中学 浙江衢州 324302)
  摘 要:新课程实施之前,学校体育工作主要放在体育竞赛上,目的就是发现体育人才,为各类体育竞赛所服务。本文论述体育教学不应是竞技体育,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1、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利用体育活动载体。3增强学生社会适应,使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理念 实践
  工作二十余载,在开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体育教师工作有着较深的误解,认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心应围绕着竞技体育来开展,工作的好坏就取决于学校体育竞赛的成绩。这就导致了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考虑最多的还是学校田径队的选拔与训练,体育课的教学被或略了。后来,通过各种培训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才意识到这种只注重个别,而或视群体的体育教学错误性,认为体育教学理念还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喊了几十年的口号,道出体育运动的重要任务,但我觉得,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不应仅局限于眼前增强学生体质,因为,学生在校时间到底是有限的,将来肯定要走向社会,迈上工作岗位,与其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当前的校园内,放眼望去,不戴眼镜的学生倒显得另类了,豆芽菜,胖墩型比比皆就,学生的体质大不如从前。细究造成这一现象不外乎两种原因,一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营养失调;一种缺乏体育锻炼,沉迷于网络游戏,各种身体机能得不到提高。如果我们就简单地试着在学校期间,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学生体质,有点夸大其词了,要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终

浅议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身体育才是根本。
  运动动机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往往以兴趣和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运动兴趣在运动动机中是最重要的成分。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氛围。
  古人语:“亲而近之”,“敬而远之”,这就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想学生喜欢我们的体育课,首先在课中,课后要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我们有亲切感,值得尊敬,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最起码的不应让学生感到厌恶,然后再谈得上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爱屋及乌也即这个道理。
  其次,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当前我们体育课的内容设置基本上还是根据国家体育课本上的内容,如快速跑,长跑,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然后按照一定的计划,课时完成一学期的授课,也即所谓的满堂灌形式,当中不管学生是否喜欢,矮个子练跳高,胖子练长跑也不可避免,可以说,这样的上课内容对个别学生来讲,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而学生上课积极性可想而知了。针对这一点,我们学校上课是采用选项教学,在学校条件尽可能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多种课堂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有乒乓球,篮球,足球,汽排球,还有健美操,所以我校的体育课,学生所学的内容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所选出来的,纵观整堂课,没有学生上几分钟就厌烦情绪出现,相反,兴致勃勃,情绪高涨。
  再次,体育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切忌采用单一死板的体育教学,那种死板,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时间一长,没有新鲜感,就如乒乓球教学中学生攻球姿势,讲解的再仔细,再到位,还不如让学生看一次示范来的直接,不然,学生情绪上就会烦燥,心理上就会被排斥,兴趣的培养也就功亏一篑。
  二、利用体育活动载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学习,生活,同学关系等产生紧张、忧愁、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反应,如果在这时,作为教育者,没有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障碍,显得敏感,神经质,不愿与人接触。
  体育教师作为育人一员,不仅负有神圣职责,相反,要凭着师生有体育教学活动这一共同载体,更要积极地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因为,学校中的各种体育教学,都是学生身心处于动态之中的各种身体活动、游戏及教学比赛,经研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造成体温升高及脑内啡呔释放等现象,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降低焦虑,消除忧郁,摆脱痛苦和烦恼,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事半功倍之疗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之前就要了解个别有心理障碍学生情况,要特别关注,在体育课中,不失时机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意识单独指导,甚至手把手教,让他从体育活动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发展,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挖掘课堂教学特点,增强学生社会适应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好多小孩在家庭聚餐,结伴郊游等环境下,独来独往,拿着手机,把自己装入虚幻世界,好多教育家也都看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教学纲要中也都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纳入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中,只要好好利用课堂教学特点,实现这一目标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体育教学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
  1.相互协作人员不确定。体育课的场地一般在室外,较大,它不同于其它学科,一堂课都坐在座位上,要互动也就是周围同学,体育课不一样,每个学生上课是动态的,同学之间的接触比学习生活中其他许多方面的接触面要广,要便利、直截了当。当都是爱好运动的同学来到运动场,在激烈运动中,身体不时产生强烈对抗,集体协作还得默契配合,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就打破心理上的交往障碍,与不同的同学瞬间增进了情感,巩固了友谊,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在课堂中分组练习、两两协作等安排上,不要人员固定,追求随机,有利于增强学生间交流的广阔性,让学生在与不同的人交流都有很好的能力。
  2.体育活动是社会活动的宿影。参加体育活动常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角色极为相似,如运动员,裁判员等角色就好比社会中的公民与法官等,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规范。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和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使自己的品行符合一定规范,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公德的好公民,这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极为有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