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新时期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

日期:2018-07-17 10:37:13 浏览次数:

  摘 要: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丰富,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浅析了新时期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课程评价 地方高校 策略
  引言
  课程评价机制是当代教育中重要的思想理论,其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反应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相关部门要认清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保证其能够真实的反应出课程建设的效果,从而改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一、地方高校要确定多元化课程评价目标
  1.明确理论同实践的关系
  课程评价主要是指人们在开展课程之前所设想或预期的课程活动达到的效果,因此地方高校要加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为实践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次在多元化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中,要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理论为问题停留在层面上,要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而让课程评价理论更好的服务与课程评价实践。其次在课程评价的概念、范围和功能上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课程评价体系要在这些问题上多下功夫,逐步的完善课程评价理论,并在评价实践中发现问题,充分的利用课程评价理论解释课程评价规律,丰富课程评价理论。此外在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明确课程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意识。
  2.满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地方高校在进行课程评价时要满足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让要让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社会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地方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课程评价要以课程为支撑点,通过课程的设计来培育多元化的人才,其次地方高校要分析当地的社会经济特点,培育与其发展相符的综合人才。除此之外,课程评价要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充分的把握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这就要求在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时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性来进行课程评价。
  3.基于课程建设的自身需要、
  满足课程建设的需求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课程评价时要注重完善课程的自身建设,课程评价要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能够及时的诊断新课程,修改旧课程,其次课程评价还要能够进行新旧课程的价值比较,满足课程建设的需求。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评价,因此课程评价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地方高校要制定多元化课程评价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指专家、家长或用人单位,而教师通常是课程评价的旁观者,更多的被作为评价对象,学生则更是被排除到评价体系之外,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长期如此发展,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地方高校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妥善措施,改变课程评价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其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课程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各地高校要认清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首先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开放性,其评价结果需要参考社会各方的评价,因此地方高校要积极的采纳社会各方的评价,这样非常有利于课程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从而直接的提升了教育质量。其次教师是课程是实施者,其能够直接的掌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因此要将教师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此外,学生是课程资源配置的中心,学生是对课程实施有直接的发言权,这样可以充分的展示学生个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家长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更加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家长的建议和需求是高校改进的主要方向[1]。
  三、地方高校要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影响课程评价的重要因素,当前在高校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课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评价标准,而且一旦使用就多年不变,这样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部分高校制定的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够全面的对课程进行总结,并且无法体现课程的特点。因此高校要注意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要把评价标准制定的过于简单,也不要把评价标准制定的太过复杂,既要有定量的指标,也不能忽视定性的指标[2]。
  一个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要具有合理的评价指标,要让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课程评价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所以评价指标要根据课程的不同而进行改变,同时要将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后期更改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此外通识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就业、考证等需要而面向全校学生开出的课程,实行动态管,滚动开出,供全校学生自由选修[3]。
  结论:综上,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丰富,课程评价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若想真正的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制,地方高校要明确课程评价(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新时期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的目标,并保证评价主体源于不同社会利益体,促使评价真实可靠,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完善和补充现存的课程评价体系,要与时俱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 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N]. 临沂大学学报,2015,04:75-78.
  [2]肖军,高洁,于伟丽. 构建地方高校生命科学实验课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2:93-95+143.
  [3]邢晓阳. 地方高校硕士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王亦秋(1978—),女,云南昭通,硕士研究生,讲师,云南地方史及旅游文化。
  杨秀翠(1984—),女,云南昭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管理研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