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辅导信息 >

破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日期:2018-06-23 07:24:05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全媒体强势引领传媒领域,资讯“碎片化”让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明朗。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六个大的方面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党媒姓党;推进报网融合;强化传播力
  主流媒体,作为意识形态领域解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声筒”和为人民群众鼓与呼的利器,其功能主要承担着“党媒姓党”和“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风向标,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功能,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等特征。主流媒体是否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财经,能否做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皆认同、喜欢,是由新闻的权威性、引导性、及时性和亲民性决定的。因此,不断强化主流媒体的核心功能性,指导性,权威性是当前新闻事业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让主流回归主流,让新闻回归新闻,才能让舆论主阵地为民所用。
  一、着力引导舆论,在传播时效性上下功夫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资讯无时不在,全面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人们每天被大量的资讯所包围所影响,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新兴传媒载体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这种纸质媒体传播“慢三拍”的不足愈发明显。要查漏补缺弥补先天缺陷,传统主流媒体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传播“超市”,加大报网融合力度,主流媒体要解决信息量的问题,必须借力网站,实行报网互动。要迅速将自己采编“仓库”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一部分可以根据报纸不同版面和栏目设置要求加工直接见报,一部分可以转发给网络平台,让其根据网民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处理后迅速与读者见面。以此,提升自己宣传速度,满足读者先睹为快的需求,契合社会受众对党报时效性、及时性和主动引领话语权的期望。
  二、创新体制机制,在“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网络占主导的传播时代,大量趋同的新闻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和阅读乏味,在“一石激起阵阵涟漪”的媒体竞争中,主流媒体尤其是传统党报在面对新兴媒体新闻宣传的冲击和竞争的同时,还面临报纸发行市场延伸和广告抢占地盘的博弈。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党报盈利的只有15%,广告投放量和收入只有2014年平均水平的48%,一时间“狼来了”的呼声甚嚣尘上。据此,传统党报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独家新闻信息上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做一些地域策划和深度报道,多搞一些民生解读和社会关注,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做好独家新闻,党报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人员、力量、体制、发行优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着眼于党报与市场延伸方面的探索,着眼于依靠政府力量,争取项目政策支持,持续抢占地盘,跻身第一方阵,这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一大优势。一般读者在阅读报纸新闻获取信息资讯时,往往首先关注本地新闻、民生信息和身边的消息。因此,党报应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做好政务新闻,做好经济解读,做好社会传播,做好舆论监督,做好深度报道,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知晓欲望,增强报纸可读性,牢牢契合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求知心理。
  三、办好“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以讲故事的方法陈述新闻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是全国宣传战线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手法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常常使读者引人入胜,唤起公众的阅读欲,从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进而提升党报新闻的可读性。 怎样讲好精彩故事?要走出办公室、(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破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走出高楼大厦,采写接地气、有温度的好新闻。报道老百姓的事情,要多采写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是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新闻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也是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延续,更是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要践行行进中国,讲好精彩故事,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从“走转改”中接地气,汲取养分
  只有真诚地走进基层这个大课堂,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才能摆脱空洞抽象的概念,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获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写出沾露珠、冒热气、散芬芳的感人细节,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才能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2.正视新闻工作者作风,让注水新闻退出舞台
  3.从新闻工作本质出发,生动践行新闻职责
  走基层,“接地气”,“抓活鱼”,以群众为师,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
  四、改进文风,借鉴平民化叙述风格,契合大众口味
  提高党报的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迎合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深入实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努力增强党报叙述风格的大众化和草根味。作为党报信息的核心组成部分,时政报道向来是党报改革的难点热点。要想写好时政新闻,要做几方面的尝试。
  1.以群众关心的话题为突破口
  党报一般的面孔比较生硬、老套,语言风格比较陈旧、说教,多以反映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和经验类居多,宣传重点和叙事风格多以正统“强调、指出”居多,老百姓难免有审美疲劳。据此,在宣传报道中,在保证群众的切身利益之外,更要将其与党和政府的工作挂起钩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让群众喜欢关注和接受,要寻找政府工作的中心及群众希望了解的坐标,以民生新闻和社会宣传为主线,在政府工作与百姓实惠中找到支点,用百姓喜欢的角度和文风去解读,确保同频共振,并以这“两点”为交叉点,这样才能为群众释疑解难,这样的时政新闻才有生命力。
  2.策划新闻卖点, 选好新闻角度
  “读者是铁,党政机关报应该是磁石。这块磁石靠它的吸力(可读性)、强吸力(必读性)和持续吸力(耐读性),才能把铁牢牢地吸在自己身上。”要捕捉好新闻卖点, 就要抓住新闻角度和核心,选准最佳的写作角度,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吸引人眼球,引起共鸣的效果。捕捉新闻卖点要靠基本功,靠新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靠“精耕细作”,综合分析提炼而来。
  3.增强新闻语言的活泼性和平民味
  倡导改变党报话语体系,是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交付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完成的一项重大新闻改革课题。调查问卷中,许多读者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希望党报少些文件材料味,多些群众心里话和大实话;少些生硬说教语言,多些草根接地气的百姓口头禅式的新闻语言;少些政治经济法律名词,多些图标、漫画和插图。最大限度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避免出现“新闻官腔”。
  五、建立通讯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让基层新闻活起来
  努力提高基层通讯员的素质,以“三贴近”为突破口,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基层通讯员网络和培训机制;建立起代表不同群体和受众的通讯员队伍,提高通讯员队伍的写作水平,这样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像永不枯竭的源泉,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建立基层通讯员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六、抓好新闻评论“招牌菜”,与时俱进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党报评论,往往代表着官方媒体对某一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政治性。以《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为例,着重一事一评,注重选题的新闻性,强调社会责任,关注国计民生,追求社会和谐,揭示事物本质,剖析社会问题,促进改革创新。力求理论清晰、评说有理、语言明快。
  参考文献:
  [1]李长春,文化强国之路[M],人民出版社,
  [2]任仲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01-1
  [3]蔡国英,中国梦我的梦[M],宁夏:阳光出版社,2014-02
  [4]马文锋,主流媒体如何保持话语权[M],阳光出版社
  [作者简介:苏峰(1979-),男,回族,宁夏同心人,双学士,记者;研究方向:平面媒体新闻采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