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无忧考公务员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无忧考公务员网>新闻资讯 > 财经 >

迎难而上 增加体育设施供给

日期:2019-02-11 08:16:27 浏览次数:
无论是在每年发布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简称“300指数”)中,还是其他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各类通气会、发布会上,上海一直有个沉疴痼疾——体育设施供给不足,这是申城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过程中遇上的一处瓶颈。有难点,自然要迎难而上,在过完了一个阖家团聚的农历春节,重返正常生活节奏后,市民们不妨多留意一下身边事,没准就能在这个短板问题上收获一些新惊喜。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学校板块占比大

有“托底”更有配套化

申城,寸土寸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深挖”,这历来都是有关职能部门案头上的功课。其中,学校体育设施便是一个占比颇重的部分。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扣除高尔夫球场)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各系统体育场地面积占比中,教育系统的占比高达50.5%,远高于体育系统的8.4%和社区体育场的12.4%。

其实,沪上学校体育设施对市民开放,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如何更好地让校方卸下顾虑,如何更科学地利用场地设施这一点上,却是让有关方面在近些年中花了不少心力。正是抱着做得更精、更细的初衷,这道旧菜被烹调出了新亮点。其中,静安区便是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这一点上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不少生活在静安区的市民们可能都已发现,在该区学校门口的较醒目处,如今都换上了新版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铭牌,其上既介绍了日常开放的时间段,也列出了市民进入学校锻炼的一些须知。据记者了解,静安区体育局、教育局等部门联手,分阶段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从去年10月1日起,该区80所学校(共82个校舍)的体育场地实现面向社会开放——已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全覆盖。开放时间主要为工作日晚上每天开放三小时左右,双休日、节假日一般从下午至晚上每天开放六小时左右,部分学校可按照各自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实行晚自修和寄宿制的学校原则上工作日不开放。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这是上海正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的一桩惠民实事。不过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做精做细之处,而这些声音也被反馈到了有关负责方那里,并得到了重视。

“冬天和夏天,日落的时间差得挺多。作为希望进校园多锻炼的居民,我们肯定希望有关部门能给我们解决一下灯光照明的问题。后来,也是跟有关工作人员接触后才知道,原本我们是把这件事想简单了。比如把一片学校篮球场做成灯光球场,我们是开心,但紧邻着球场的几栋居民楼里的住户就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家住静安区的退休职工赵忠华,既是一位爱好锻炼的市民,也是一名关心社区事务的积极分子。在了解到灯光工程的推进不易后,他就更加庆幸能享受到如今的健身环境了。

据了解,目前全市的学校体育设施,还是以无夜间场地照明的情况居多。为了能让更多的校园体育场地亮起来,就需要更多的实地勘察、因地制宜与持续监测。目前全市已有多区在这方面积极行动了起来。

学校在对外开放校内体育设施时,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比如,市民在校内活动时受伤了怎么办?如果设施遭到破坏又怎么说?针对安全开放问题,如今不仅有《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的明确“撑腰”,各区也在比对着自身条件,努力推进。

比如,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置各类应急器具和药品;又比如,对于人流密集的场地,适时开展引导、启动限流。同时,加强第三方管理人员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类志愿者的作用,并优化居民出入场地登记模式,在保障便利性的基础上,强化对健身市民身份核验的有效性……总之,越来越多的配套化保障正在全市逐步试水、推进。

体育实事昂首进 跨界联手势头劲

除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外,在2019年里,上海还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这条路上继续努力。而且,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之势会愈加百花齐放。

在新一年度的市政府体育实事项目中,按计划,有关部门将在公园、绿地和社区中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场和3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尽管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但仅凭体育部门的一己之力,显然力有不逮。这时候,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也为做强全民健身配套体育设施注入了充沛能量。

在2019年中,上海体育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推进80个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发挥区体育部门和街镇的作用,着力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公园绿地中的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市民身边的健身空间;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更好发挥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同时,上海体育还会支持临港集团打造城市运动中心,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及设施进园区,扩大园区健身场地供给。

公共体育设施

“深度开放”正上路

如何让公共体育设施更人性化地“敞开大门”,这也是近年来置于上海体育案头上的一项功课。比如从去年12月1日起,每天6点至22点,东方体育中心开始对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在广场上做操、打拳,沿着河道健步走或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而在2019年里,上海公共体育设施附属空间的开放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按照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未来本市公共体育设施(场馆)建筑本体以外的道路、广场、绿化等附属空间会有更大的开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多健身休闲的公共空间。从目前的推进情况来看,市属体育场馆会先试先行,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区、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场馆)附属空间开放的全覆盖。

之所以强调试开放与逐步推广,是因为这件能让市民享受到实际好处的事情,着实不能一蹴而就。比如,完善开放配套设施和标识标牌,又比如形成便民服务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徐徐推进。

“体育产业30条”

灵活思路激发能量

去年,上海发布了“体育产业30条”,对短板明显的沪上体育场地设施而言,它的效用将在2019年里继续被激发。

从内容来看,“体育产业30条”中最具亮点的一条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上海青浦的Max Sports体育公园便是这样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该体育公园的前身是一家外资纺织企业的废弃厂房,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如今它已变身为了一处综合性体育场馆。市民们不仅可在此进行篮球、羽毛球等群众体育项目活动,每逢周末,还有不少企业在此举办体育活动或比赛。

在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富祺看来,“体育产业30条”无疑是很能鼓励社会力量的一个信号。“它的出台给企业带来重大利好,比如第6条中支持社会力量运用城市更新政策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在商业设施、旧厂房、仓库内转型建设健身休闲设施。这就让企业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无忧考公务员网 www.51kaogwy.cn 版权所有